職稱評審誤區是影響人才職稱評定通過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人才職稱評審初期,順利通過材料初審后,就將進入專家評委會評審,這個時候,一些人才就會陸續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了,今天咱們就整合了一些常見的職稱評審的誤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 ………
職稱評審誤區是影響人才職稱評定通過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人才職稱評審初期,順利通過材料初審后,就將進入專家評委會評審,這個時候,一些人才就會陸續發現自身的問題所在了,今天咱們就整合了一些常見的職稱評審的誤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職稱評審只看學歷、論文?
一篇論文不就夠了?怎么你說的這么麻煩?您是不是也這么想?
職稱申報評審中,學歷作為基礎申報條件,若是不滿足學歷要求,則不能走正常申報的方式獲得職稱,而論文則是多年前作為職稱申報的必備條件的存在,目前在職稱申報評審過程中,論文是重要的加分項,但是含金量已經大大降低,早就不能一家獨大了。
學歷和論文重要嗎?很重要!但是職稱評審并非只看學歷和論文,大家要明確的是職稱申報評審的核心是以申報人提交的業績材料評定申報人是否具備職稱任職資格的過程,所以相對來講,學歷更多的是作為入門門檻和加分項,論文則是重要的加分項,而業績材料才是“主心骨”,早期市場,求大于供,市場上對于職稱緊缺,評審過程中,自然對人才的申報材料適當放松,現在可不同,看看您身邊,都內卷成啥樣了,還一篇論文呢?您是不是覺得大家都不會進步啊?
資格審查通過以后就是走過場?
不少朋友會覺得,職稱申報評審重點是在前期的各級部門資格審查階段,一旦順利通過材料資格審查,后面的評審幾乎就是走走過場,想多了吧!
針對職稱申報評審稍微有所了解的朋友,相信也知道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職稱申報評審申報后,籠統的可以大致分為兩個階段,各級部門的資格審查和中后期的專家評審。
前期的資格審查的重點是在申報人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上,基本不涉及對申報人業績材料專業含金量的審查,也就是基本符合要求的材料準備齊全是重點,而評委會的專業評審則是側重于對申報人提交職稱申報材料的專業含金量的審查,兩個階段側重點完全不同。
大家都知道,職稱評審是對申報人專業能力、專業經歷等方面綜合評定的過程,所以針對職稱評審整個流程來講,后期的專家評審才是重點,前期的資格審查只是“入場券”的存在,只是確定你是否具備申報資格,而后面的評審階段,才是決定你是否具備職稱任職資格的關鍵環節,大家切莫輕視,一定要充分準備工程師職稱申報材料才行!
職稱評審可以走后門?
不少人認為職稱申報評審都是由行業專業協會負責,這樣只要在行業協會有“關系”,就夠通過“走后門”的方式,順利通過職稱評審,這種觀點的基本錯誤點,還是在于沒有理解職稱評審的基本形式。
職稱是人社官方部門對專業技術學員的一種官方的評價體系,其是由官方部門負責組織進行的,以負責職稱評審的評委會來講,職稱評委會是由相關人力社保部門或者行業主管部門負責組建,各評委會負責當地對應級別、專業范圍的職稱評審工作,接受官方單位監督。
每次負責評審的評委會專家都是從專家庫中抽取的,而專家庫每3年調整一次,每次調整人數在1/3以上,所以想通過“打招呼、走后門”等投機取巧的方式通過職稱評審是行不通的,大家唯有努力提升自身的硬實力,才是“正道”!總把寶押在關系上,不如提升自己,通過率也是很高的!
職稱評審項目越多越好?
應該說優質的項目,越多越好,很多朋友會覺得職稱評審既然是通過業績材料進行評審,那么就把自己所有參與過的項目全都放上去,這樣就夠增加自身的通過機率。講白了,不然,拋開部分地區專業對申報人申報的項目業績數量有要求外,各專業職稱的文件中一般都要求申報人的業績材料要突出代表性,不宜過多過雜。
而且在職稱評審中,只有工作業績、工作經歷與所申報專業有關聯性,才可以在職稱申報中起到作用,假如胡亂把不相干的項目材料都上傳上去,很可能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優質項目多,自然好,但是大部分人才,優質項目并不會很多。
當然,針對職稱評審,咱們最有把握能力的就是論文了,總的來講,建議大家在發表職稱論文時一定要注意好論文的時效這一方面,大家一定要掌控好時間!建議在核心期刊上發表高級職稱論文的,最少提前1年準備,在普刊上發表中級職稱論文的,提前3-6個月左右準備,不少作者在收到雜志的論文錄用通知后,就以為自身的文章已經被發表了,講白了僅僅收到錄用通知并不能代表正式發表,正式發表需要收到樣刊,有些單位還需要論文在知網、維普或者萬方等數據庫收錄,這樣的論文用于評職稱才是有效的,錄用到后的發表見刊,再到檢索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只有早做準備才不會耽誤職稱評定。
來自石家莊客戶的評論: 哎,其實你說的我們都懂啊,但是我們就是心存僥幸啊,哈哈哈,好像人都是這樣的! 來自河北省客戶的評論: 去年熊老師問我,說我需要準備專利,我認為我之前同事辦理職稱的時候就沒有準備,也沒有理會,現在懵逼了,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