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關于健全完善新時代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積極應對人才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貫徹新時期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充分發揮人才評價“指揮棒”對技 ………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關于健全完善新時代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積極應對人才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貫徹新時期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充分發揮人才評價“指揮棒”對技能人才培養、使用、激勵工作的引領作用,創新建立健全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完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機制。《意見》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是順應時代發展而對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作出的“結構性調整”和“革命性重塑”,旨在推動新時代技能人才隊伍更高質量發展。
一、技能人才已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點
人才乃治國之本。無論古今中外,綜合國力競爭的根本在于人才競爭,人力資本推動技術進步,持續提高勞動生產率和促進經濟增長。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對人才有著不同的需求,而人才供給質量也決定著經濟發展的水平。技能人才作為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發展階段肩負著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使命,是企業提升競爭能力、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基礎,也是穩定和擴大就業、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在《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一文中指出:“技術工人也是中等收入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大技能人才培養力度,提高技術工人工資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加入技術工人隊伍。”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目前我國中等收入群體主要還是以企業管理人員和“白領”占大多數。因此,未來更要加大力度,暢通技能勞動者向上流動通道,讓更多掌握精湛技術的高素質技能人才躋身中等收入行列,通過掌握一技之長,成就出彩人生,最終實現高質量就業,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二、技能人才工作面臨的老問題與新形勢
我國技能勞動者已超過2億,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但近年來,“技工荒”嚴重制約制造業發展,高水平技能人才短缺,結構不優、素質不高問題仍然突出,主要體現為:技能人才總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與專業技術類、管理類等人才相比,技能人才成長通道受限,待遇偏低,社會地位不高;技能人才培養周期長、培養成本高,人員流動性大,企業主體的培養動力不足;重學歷、輕技能的傳統社會觀念尚未根本改變。
伴隨著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新時代,創新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驅動力,我國已進入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人才隊伍亟需轉型升級,特別是技能人才發展迎來全新挑戰:一方面,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進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數字經濟的人才需求規格正在發生實質性改變,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迫切需要大量新型高素質技能人才——既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有精湛的專業技能,既可以解決復雜的技術問題還具備創新能力。以“知行兼具”“一專多能”和“創新創造”為突出特征的新型技能勞動者,將成為市場上特別是高新技術領域的緊俏人才。另一方面,技能人才仍然處于短缺狀態,整體技能水平還跟不上經濟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市場變化,新職業、新型技能人才的培養仍落后于產業發展。值得關注的是,伴隨智能制造、數字化生產浪潮興起,在部分重點行業領域和區域,新型技能人才短缺已成為制約產業升級的瓶頸。
三、技能勞動者職業發展障礙亟待破解
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掣肘因素來自于多方面,其中職業發展通道不暢問題尤為突出,導致大量技術技能人才積聚在管理職務序列,“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嚴重影響勞動者創新創造熱情,也不利于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技能報國,進而限制技能人才梯隊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具體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技能勞動者縱向通道上升空間不足,職業生涯“天花板”阻礙技能提升和職位晉升;二是成長通道狹窄、路徑單一,無法滿足知識技能型、技術技能型、復合技能型等各類人才的多樣化成長需求,以及企業個性化的人才管理工作實踐要求;三是技能類資歷序列與技術類、教育類資歷序列之間缺乏橫向銜接、難以互認,限制技能勞動者終身職業技能提升和學歷提升,阻礙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高效配置。上述問題共同作用,導致技能人才職業發展受限、社會認同度低、工資待遇差等,并成為導致技工院校招生難、企業缺工、技術工人流失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進而造成教育結構失衡和結構性就業矛盾。
四、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改革要與時代發展同步
制度建設,必須緊扣時代的發展進程。隨著改革深入,發展環境、改革需求以及制度供給之間的關系都在持續發生轉化。我國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因順應不同發展階段的形勢任務進行持續調整,保持充足的韌性。
我國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源起于技能薪酬制。1950年6月由東北人民政府發布《關于調整公營產業工人、技術人員工薪及改行八級工資制的指示》,實行“八級工資制”,在制造業領域廣泛實施。該制度的建立,借鑒了前蘇聯1931年根據按勞取酬法則設立的八級工資制,并吸取了旅大七級工資制實踐經驗。“八級工資制”施行的初始階段,在當時的經濟社會發展歷史背景下,確有其合理性:符合當時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物價水平)、生產狀況(重點建設重工業)和人民的切身利益,較好地調動了工人隊伍的勞動熱情,并適當考慮了工人、企業職員和國家機關干部的工資關系。但隨著時間推移和歷史原因,“八級工資制”已無法適應發展需要(技術等級已無法真實反映技能和貢獻):全國大部分企業制定的技術等級與工資等級并不對應,大大影響了工人學習和生產勞動熱情;工資統一計劃管理束縛了企業執行的靈活性,脫離工人技術學習進步的實際,滋長了平均主義、大鍋飯現象。
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制訂各種職業的資格標準和錄用標準,實行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兩種證書制度”。1993年,原勞動部頒布《職業技能鑒定規定》(勞部發〔1993〕134號),對技能人才開展社會化職業資格鑒定工作。1994年,原勞動部、原人事部印發《關于頒發
當前,在“五級”技能人員職業資格體系經過二十多年的運行之后,已逐漸不能適應新時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新型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需要,特別是在縱向幅度設置和橫向銜接機制上,都已大大落后于高新技術企業在技術升級背景下開展的新型技能人才評價工作實踐。很多長期奮戰在企業生產服務一線的高技能人才,在三四十歲就已取得高級技師,現有等級序列已無法滿足他們進一步技能提升和職務晉升的需求,同時也限制了職業橫向發展空間,比如與管理崗位的轉換、薪資待遇的對接等。另外,在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轉化的過程中,將帶動改造升級原有職業并誕生越來越多的新職業,都對新型技能勞動者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養提出更高要求。2021年9月,人社部印發通知,開展特級技師評聘試點工作,旨在拓展高技能人才上升空間,比照正高級職稱人員享受相關待遇,推動更多拔尖領軍技能人才脫穎而出。
基于上述背景,在綜合研判新時期經濟社會和人才隊伍發展形勢,并總結企業人才管理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意見》在“五級”基礎上,改革建立新的“八級”技能等級制度體系,旨在進一步暢通技能勞動者職業發展通道,破除技能人才晉升“天花板”“隱形門”,提高社會地位、待遇水平,促進人才有序暢通流動,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能支撐。
五、通過創新改革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最大限度釋放技能人才活力
隨著我國發展質量效率持續提高,持續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將更加旺盛。新時期技能人才工作提質增效,關鍵是要做好頂層設計和基礎制度安排,以制度創新激發技能人才活力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用活用好人才評價指揮棒,激勵更多人才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讓人們在技能提升和職業發展過程中,彰顯個人價值,收獲更多幸福感、獲得感。當前,科技革命正在漸次帶動產業技術優化升級、產業模式演變、產業生態重塑和人才體制機制改革,無論是企業人力資源結構調整、人才管理變革,還是勞動者個人的職業發展訴求,都在呼喚新時代職業技能等級制度。
《意見》提出的改革舉措,在縱向等級序列設置上,由低到高形成學徒工、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特級技師、首席技師共8個職業技能等級(崗位)序列。其中,增設特級技師、首席技師,是順應產業技術變革和技能人才隊伍轉型升級的現實需求而及時作出的制度調整;補設學徒工,則是旨在消除勞動者職業通道中的“空檔”“斷檔”(畢業生從“人才”到“員工”角色轉化階段,以及實習期和新入職員工在技能認定前的定崗定薪等),是對現行制度的重要調整和必要補充。無論是增設“首席技師”、“特級技師”,還是補設“學徒工”,都是進一步提升企業人才選用效率、完善技能勞動者職業發展通道,以及推動職業教育與生產實踐“無縫銜接”的有效手段,能夠讓技能人才評價制度在企業人才開發和勞動者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更加充分地發揮導向性功能。以上采取“頂部拓展”、“底部延伸”與“橫向銜接”相結合的方式,大大拓展了技能人才職業發展空間,實質性提高其社會地位和待遇水平,促進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這是人才體制機制改革領域的一次重大創新和發展里程碑。
《意見》提出建立健全多層次、相互銜接、國際可比的職業標準體系,凸顯了職業標準作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的技術基石,在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中所發揮出的引領性和基礎性作用。《意見》著重指出,將職業道德、職業操守和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等內容納入職業標準,同時還明確了企業和院校在職業標準開發工作中的主體地位,這一方面體現了提升勞動者職業素養在企業贏得市場競爭優勢和個人獲得職業發展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另一方面也為推動校企構建“利益共享”、“互惠雙贏”的技能人才聯合開發模式奠定了制度基礎。《意見》還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職稱制度、職業資格制度及境外職業資格證書的統籌規劃,不同類型人才、不同技能等級的差異化考評方式,不同類型主體的多樣化技能等級認定模式,認定結果與培養使用待遇的銜接方式等內容,作出了具體的制度安排。
六、結語
無論是老的“八級”、“五級”,還是新的“八級”,都是歷史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在一系列改革過程中積累了扎實的制度基礎、完整的管理體系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縱觀我國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的發展歷程,各時期的改革堅持問題導向,每個發展階段都具有非常突出的功能指向性:從早期的單純強調工資分配的“結果導向”,向注重能力、配置、待遇相結合的“綜合應用”方向不斷深入轉化。這一進程,也清晰地體現出從低水平“公平分配”,到高質量“共同富裕”的發展邏輯轉變。《意見》提出的各項改革內容,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順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勢、科技創新和產業技術進步趨勢。新的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更加契合人才成長規律和現代企業管理實踐,注重營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長的制度環境和社會環境,遵循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強調鼓勵勤勞創新致富,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符合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的人才體制機制改革重大創新。(作者:童天,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來自石家莊客戶的評論: 現在不像以前了,各種證書辦理,現在實用的就那么幾個,你辦理下來這幾個,基本就夠了! 來自河北省客戶的評論: 人才評價的證書太多了,我覺得現在還是多,應該再減幾個,你看看國外,哪里有這么多證,國家就是為了設立而設立,浪費人力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