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職稱評審,在各行各業都有不少詬病,尤其是教師、醫生、事業單位,尤為明顯!
說取消的!說應該到時間直接認定的!說人家通過的都是有關系的!
其實職稱評審這件事兒本身,都是為的選拔出人才從事的這個行業中比較優秀能力出眾的人才,不過因為評審涉及到非常多主觀因素,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中的風起云涌使得職稱評審不能獨善其身。
那么未來職稱評審會如何走呢?人社部發布了新規定,抱怨可以,不過想要順利通過未來的職稱評審,還是需要認真看一下,做好準備,抓好重要環節。
在2022年人社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中, 已經有了明確指示!
通知中,有幾個幾個點是人才應該關注的:
●未來肯定會誕生新的職稱系列:
文件提到“具有職稱評審權的用人單位可結合本單位發展實際設立新評審專業,按管理權限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備案。”
職稱評審不只是身份的象征,更是帶來更好的經濟收入,所以各行各業創先爭優,并爭取獲得更多的榮譽可能會有意外驚喜。文章中,已經非常明顯了,如果職稱即將取消,國家不會花費這么大精力去改革,去完善,還要增加新系列!所以說“建議職稱取消”的人才,不要浪費時間了,職稱只會變,不會沒!
●未來職稱申報政策文件會逐步注重實績:在各項標準中,工作實績會被越來越重視,就拿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來說,諸如優質課、教學能手等評價老師教學能力的證件會越來越重要,工程類也是如此,很多人才,在實際申報過程中,實際材料太少,管理等比較虛的材料太多,后續申報過程中,此類人才,將不會繼續占據優勢!當然重視實績也并不是完全靠實績,這里的理解應該是在之前各項標準不降低的情況下更加注重實績!
●未來衛生、工程、藝術、中小學教師等實踐性強的職稱系列不將論文作為職稱評審的主要評價指標:在實踐性較強的系列中,論文著作,將不再是職稱申報過程中的主要評價指標,就跟上面說的一樣,這些系列會更加注重工作實績,其實工程類人才目前吐槽的也不少,覺得論文不應該再發表,畢竟,實際工作中,真的很少涉及到論文的問題。
不過個人理解應該是論文還是有必要的,雖然不是作為主要的職稱評價因素,不過在所有條件同等的情況下,論文也會是加分項,且,熊老師需要提醒人才,雖然論文的比重降低了,你可以不發,但是,你得有能替代論文的東西才行,畢竟,咱們不能“裸報”吧!
再者,若是高級和正高級職稱多半多多少少也會要求人才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尤其是科研方向工作人才,本身材料就不像施工類具備優勢,科研方向一定要努把力,還有設計人才,本身材料單一,一定要提前開始準備。
●另外要注意的是:推廣代表性成果制度,標準制定開發、行業新技術推廣、技術難題解決方案、技術創新突破、優質專利成果、成果轉化、理論文章、智庫成果、文藝作品、教案、病歷等業績成果均可作為代表性成果參加職稱評審。探索通過學術委員會認定、同行專家評審、第三方機構評價、國際同行評價等方式,提高代表性成果評價的權威度。
這里雖然說到了一些創新的可以作為職稱報名的相關材料,不過需要通過一定級別的鑒定,個人認為在監督機制不能跟上的情況下,這種鑒定必然會導致一種新不公,主觀因素太強,認為操作空間太大,很多人才比如說“經濟效益證明”“推廣新技術上級部門認可”“推動行業發展行業認可”“制定行業標準并實行”等,太虛,官方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怎么認可?怎么認定?
●未來對學歷的要求只是基本條件:這針對后取學歷的人來說,是一個好的聲音。
現在非常多地方對后取學歷有不一樣程度的限制。
同時文件規定了,學歷不足的情況可以由正高級職稱聯名推薦,可以破格申請。
文件中對技校等學歷也做了規定,技工院校中級工班、高級工班、預備技師(技師)班畢業,可分別按照中專、大專、本科畢業學歷申報相應系列職稱。
但是熊老師需要提醒人才,不必對這個政策過于關注,有兩個原因:
第一,雖然不限制學歷,但是,你學歷如果不如別人,你就得有比別人好的東西,而不是什么都沒有,低就低了!
第二,在學歷如此普及的今天,大部人人才,會越來越少的遇到這種情況,不糾結學歷的前提是,很多人才學歷不用糾結!
●未來基層職稱會繼續保留:近兩年,山東省實行了基層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制度,定向評價,定向使用,使得很多基層教師得到了提升職稱的機會。
按照文件的要求,這種形式會得到逐步推廣,不過仍然會采取定向使用的方法。
雖然不占用指標數量,不過總量也會控制在一定范圍。
所以職稱評審時不論什么叫法,只要能夠提升職稱,先提升上去,不知道什么時候數量就滿了,且,未來政策多變,變數太大,能辦理,不要拖!